2022年1月5日 点击人次: 2442 作者:湘西职院就业中心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年度报告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5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等文件要求,学校联合第三方机构长沙市云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编制《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派遣数据库来源于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2021届毕业生派遣数据库,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8月31日,主要涵盖2021届2541名毕业生就业派遣信息。数据分析为全样本分析,数据使用主要涉及第一章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和第二章毕业生单位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数据来源于“湖南省普通高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问卷”,问卷回收截至2021年10月1日,调研覆盖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2541人,其中有效问卷187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3.67%。数据分析方法为分层抽样分析,数据使用主要涉及第三章毕业生继续深造及自主创业情况、第五章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第六章毕业生求职行为分析和第七章教育教学反馈中毕业生评价部分。
用人单位调研数据来源于“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用人单位调研问卷”,通过向用人单位发放问卷邀请函、问卷链接等方式邀请用人单位填写问卷。问卷回收截至2021年11月18日,回收问卷209份。数据使用主要涉及第七章教育教学反馈中用人单位评价部分。
报告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部分数据可能存在0.05%左右的误差,属正常现象。
目录
2021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主要从毕业生规模及结构、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情况两方面展开。
毕业生总人数2541人。分性别来看,男生1454人,女生1087人,全体毕业生男女比例为1.34:1。
图1-1 毕业生规模及性别分布
毕业生人数排名前三的院系分别为机电工程系(444人,占比17.47%)、经济贸易系(395人,占比15.55%)、交通工程系(382人,占比15.03%)。
表1-1 毕业生院系分布
院系 | 人数 | 占比 |
机电工程系 | 444 | 17.47% |
经济贸易系 | 395 | 15.55% |
交通工程系 | 382 | 15.03% |
应用外语系 | 342 | 13.46% |
计算机系 | 330 | 12.99% |
旅游管理系 | 266 | 10.47% |
生物工程系 | 207 | 8.15% |
民族艺术系 | 175 | 6.89% |
总计 | 2541 | 100.00% |
毕业生人数排名前三的专业分别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34人,占比13.14%)、应用英语(291人,占比11.45%)、会计(228人,占比8.97%)。
表1-2 毕业生专业分布
院系 | 专业 | 毕业生人数 | 占比 |
机电工程系 | 建筑工程技术 | 134 | 5.27% |
数控技术 | 97 | 3.82%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96 | 3.78% |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75 | 2.95% |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42 | 1.65% | |
机电工程系 汇总 | 444 | 17.47% | |
经济贸易系 | 会计 | 228 | 8.97% |
电子商务 | 167 | 6.57% | |
经济贸易系 汇总 | 395 | 15.55% | |
交通工程系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334 | 13.14%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 30 | 1.18% | |
汽车营销与服务 | 18 | 0.71% | |
交通工程系 汇总 | 382 | 15.03% | |
应用外语系 | 应用英语 | 291 | 11.45% |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 51 | 2.01% | |
应用外语系 汇总 | 342 | 13.46% | |
计算机系 | 软件技术 | 141 | 5.55%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69 | 2.72% |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60 | 2.36% |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 41 | 1.61% | |
动漫制作技术 | 19 | 0.75% | |
计算机系 汇总 | 330 | 12.99% | |
旅游管理系 | 烹调工艺与营养 | 102 | 4.01% |
旅游管理 | 99 | 3.90% | |
中西面点工艺 | 65 | 2.56% | |
旅游管理系 汇总 | 266 | 10.47% | |
生物工程系 | 畜牧兽医 | 142 | 5.59% |
园林技术 | 65 | 2.56% | |
生物工程系 汇总 | 207 | 8.15% | |
民族艺术系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74 | 2.91% |
工艺美术品设计 | 42 | 1.65% |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40 | 1.57% | |
室内艺术设计 | 19 | 0.75% | |
民族艺术系 汇总 | 175 | 6.89% | |
总计 | 2541 | 100.00% |
毕业生生源地覆盖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湖南省生源人数最多,共有2357人(占比92.76%),非湖南省生源人数184人(占比7.24%)。非湖南省生源人数位列前三的地区分别为:西藏自治区(95人,占比3.74%)、贵州省(25人,占比0.98%)、云南省(24人,占比0.94%)。
图1-2 毕业生生源地区分布
毕业生来自于15个民族,土家族生源人数最多,共有1056人(占比41.56%),非土家族生源人数1485人(占比58.44%)。非土家族生源人数位列前三的民族分别为:苗族(819人,占比32.23%)、汉族(511人,占比20.11%)、藏族(94人,占比3.70%)。
图1-3 2021届毕业生民族结构分布
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2140人,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为84.22%。
图1-4 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
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2140人,毕业去向落实率84.22%,未就业人数401人。其中已就业毕业生中位列前三的就业类别分别为: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578人,占比62.10%)、农技特岗(284人,占比11.18%)、自由职业(174人,占比6.85%)。
表1-3 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是否就业 | 就业类型 | 人数 | 占比 |
已就业 |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 1578 | 62.10% |
农技特岗 | 284 | 11.18% | |
自由职业 | 174 | 6.85% | |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 56 | 2.20% | |
应征义务兵 | 29 | 1.14% | |
专科升普通本科 | 17 | 0.67% | |
自主创业 | 1 | 0.04% | |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 1 | 0.04% | |
未就业 | 求职中 | 321 | 12.63% |
暂不就业 | 58 | 2.28% | |
拟应征入伍 | 15 | 0.59% | |
拟参加公招考试 | 6 | 0.24% | |
不就业拟升学 | 1 | 0.04% | |
总计 | 2541 | 100.00% |
(1)毕业生院系及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
毕业去向落实率排名前三的院系为:应用外语系(已落实329人,落实率96.20%)、经济贸易系(已落实358人,落实率90.63%)、机电工程系(已落实395人,落实率88.96%)。毕业去向落实率排名前三的专业为:模具设计与制造(已落实42人,落实率100.00%)、工艺美术品设计(已落实42人,落实率100.00%)、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已落实51人,落实率100.00%)。
表1-4 毕业生院系及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
院系 | 专业 | 毕业人数 | 就业人数 | 毕业去向落实率 |
机电工程系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42 | 42 | 100.00% |
数控技术 | 97 | 95 | 97.94%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96 | 89 | 92.71% |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75 | 64 | 85.33% | |
建筑工程技术 | 134 | 105 | 78.36% | |
机电工程系 汇总 | 444 | 395 | 88.96% | |
经济贸易系 | 会计 | 228 | 216 | 94.74% |
电子商务 | 167 | 142 | 85.03% | |
经济贸易系 汇总 | 395 | 358 | 90.63% | |
交通工程系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 30 | 25 | 83.33%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334 | 256 | 76.65% | |
汽车营销与服务 | 18 | 13 | 72.22% | |
交通工程系 汇总 | 382 | 294 | 76.96% | |
应用外语系 |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 51 | 51 | 100.00% |
应用英语 | 291 | 278 | 95.53% | |
应用外语系 汇总 | 342 | 329 | 96.20% | |
计算机系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60 | 56 | 93.33% |
软件技术 | 141 | 120 | 85.11% | |
动漫制作技术 | 19 | 16 | 84.21% |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 41 | 23 | 56.10% |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69 | 38 | 55.07% | |
计算机系 汇总 | 330 | 253 | 76.67% | |
旅游管理系 | 旅游管理 | 99 | 90 | 90.91% |
烹调工艺与营养 | 102 | 89 | 87.25% | |
中西面点工艺 | 65 | 56 | 86.15% | |
旅游管理系 汇总 | 266 | 235 | 88.35% | |
生物工程系 | 畜牧兽医 | 142 | 100 | 70.42% |
园林技术 | 65 | 36 | 55.38% | |
生物工程系 汇总 | 207 | 136 | 65.70% | |
民族艺术系 | 工艺美术品设计 | 42 | 42 | 100.00%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74 | 56 | 75.68% |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40 | 29 | 72.50% | |
室内艺术设计 | 19 | 13 | 68.42% | |
民族艺术系 汇总 | 175 | 140 | 80.00% | |
总计 | 2541 | 2140 | 84.22% |
毕业生中,男生就业人数1155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9.44%;女生就业人数985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0.62%。女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男生。
图1-5 毕业生分性别毕业去向落实率
毕业生中,汉族就业人数444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6.89%;少数民族就业人数1696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3.55%。汉族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少数民族。
图1-6 毕业生分民族毕业去向落实率
毕业生单位就业情况只分析已落实就业单位的1948人(不含升学、出国、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待就业)。
按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为“农、林、牧、渔业”(342人,占比17.56%)、“教育”(312人,占比16.02%)、“制造业”(289人,占比14.84%)。
图2-1 毕业生就业行业
将各专业就业行业位列前三的占比之和作为行业聚集度的衡量指标,毕业生整体行业聚集度为48.42%,毕业生各专业的行业流向如下表所示。
表2-1 毕业生各专业就业行业聚集度
院系 | 专业 | 前三行业单位就业人数 | 就业人数排名前三行业 | 行业聚集度 |
应用外语系 |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 51 | 教育(98.04%),房地产业(1.96%) | 100.00% |
应用英语 | 249 | 教育(85.09%),制造业(3.2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18%) | 90.54% | |
应用外语系 汇总 | 299 | 教育(87.12%),制造业(2.7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84%) | 91.72% | |
机电工程系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39 | 制造业(80.9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7.1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76%) | 92.85% |
建筑工程技术 | 83 | 建筑业(70.3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5.9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94%) | 82.18% |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46 | 制造业(66.67%),军队(7.02%),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7.02%) | 80.71%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64 | 农、林、牧、渔业(56.82%),制造业(9.0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6.82%) | 72.73% | |
数控技术 | 65 | 制造业(49.46%),房地产业(12.9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7.53%) | 69.89% | |
机电工程系 汇总 | 259 | 制造业(33.33%),建筑业(20.47%),农、林、牧、渔业(14.17%) | 67.97% | |
旅游管理系 | 烹调工艺与营养 | 75 | 住宿和餐饮业(76.19%),制造业(10.7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38%) | 89.28% |
中西面点工艺 | 39 | 住宿和餐饮业(56.86%),批发和零售业(11.7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7.84%) | 76.46% | |
旅游管理 | 64 | 农、林、牧、渔业(58.33%),住宿和餐饮业(9.52%),房地产业(8.33%) | 76.18% | |
旅游管理系 汇总 | 164 | 住宿和餐饮业(46.12%),农、林、牧、渔业(22.37%),制造业(6.39%) | 74.88% | |
经济贸易系 | 电子商务 | 93 | 农、林、牧、渔业(33.8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2.06%),制造业(12.50%) | 68.38% |
会计 | 84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6.75%),批发和零售业(15.7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15%) | 42.64% | |
经济贸易系 汇总 | 158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8.92%),农、林、牧、渔业(14.41%),批发和零售业(14.11%) | 47.44% | |
计算机系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24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3.75%),制造业(18.75%),批发和零售业(12.50%) | 75.00% |
动漫制作技术 | 9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8.4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5.38%),批发和零售业(15.38%) | 69.22% |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34 | 批发和零售业(33.33%),制造业(18.5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11%) | 62.96% |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 6 | 教育(20.00%),制造业(20.0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00%) | 60.00% | |
软件技术 | 60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8.97%),批发和零售业(14.02%),建筑业(13.08%) | 56.07% | |
计算机系 汇总 | 128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6.85%),批发和零售业(18.52%),制造业(13.89%) | 59.26% | |
生物工程系 | 畜牧兽医 | 94 | 农、林、牧、渔业(92.86%),教育(2.0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2%) | 95.92% |
园林技术 | 34 | 农、林、牧、渔业(83.3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5.5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56%) | 94.45% | |
生物工程系 汇总 | 127 | 农、林、牧、渔业(90.3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24%),制造业(2.24%) | 94.78% | |
交通工程系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 16 | 制造业(47.3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1.05%),军队(15.79%) | 84.21%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111 | 农、林、牧、渔业(21.43%),制造业(20.88%),批发和零售业(18.68%) | 60.99% | |
汽车营销与服务 | 6 | 批发和零售业(40.0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0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00%) | 60.00% | |
交通工程系 汇总 | 125 | 制造业(22.75%),农、林、牧、渔业(18.48%),批发和零售业(18.01%) | 59.24% | |
民族艺术系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21 | 制造业(62.50%),批发和零售业(16.67%),住宿和餐饮业(8.33%) | 87.50% |
工艺美术品设计 | 34 | 农、林、牧、渔业(70.7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3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88%) | 82.93% |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36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8.0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0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6.00%) | 72.00% | |
室内艺术设计 | 9 | 批发和零售业(30.77%),建筑业(23.08%),房地产业(15.38%) | 69.23% | |
民族艺术系 汇总 | 83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5.78%),农、林、牧、渔业(22.66%),制造业(16.41%) | 64.85% |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性质为“其他企业”(1316人,占比67.56%)、“地方基层项目”(284人,占比14.58%)、“其他教学单位”(224人,占比11.50%)。
图2-2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毕业生就业职位主要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27人,占比21.92%)、“其他人员”(363人,占比18.63%)、“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327人,占比16.79%)。
图2-3 毕业生就业职位类别
毕业生就业地区覆盖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湖南省就业人数最多,共有1397人(占比71.71%),非湖南省就业人数551人(占比28.27%)。非湖南省就业人数位列前三的地区分别“广东省”(264人,占比13.55%)、“浙江省”(108人,占比5.54%)、“江苏省”(54人,占比2.77%)。
图2-4 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
从毕业生生源地所在经济大区和就业地所在经济大区分布可以看到:长江中游经济区的生源人数(1861人)和就业人数(1413人)最多。
图2- 5 毕业生生源地到就业地流向
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有1948人,其中回生源地就业的有1422人,回生源地就业比例为73.00%。湖南省生源留湖南省就业比例为73.9%(已就业生源人数1858人,回生源地人数1373人)。
从地区就业人数与生源人数的比值来看,广东省、福建省、湖北省等5个省(市、区)的就业人数多于该地生源人数,湖南省就业人数与生源人数的比值为0.75。
表2- 2 已就业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情况
省份 | 生源人数 | 回生源地就业人数 | 回生源地就业比例 | 就业人数 | 就业人数/生源人数 |
广东省 | 2 | 2 | 100.00% | 264 | 132.00 |
福建省 | 1 | 0 | - | 25 | 25.00 |
湖北省 | 2 | 0 | - | 13 | 6.50 |
河南省 | 1 | 0 | - | 2 | 2.00 |
西藏自治区 | 26 | 26 | 100.00% | 27 | 1.04 |
海南省 | 3 | 2 | 66.67% | 3 | 1.00 |
重庆市 | 7 | 0 | - | 6 | 0.86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5 | 3 | 60.00% | 4 | 0.80 |
湖南省 | 1858 | 1373 | 73.90% | 1397 | 0.75 |
四川省 | 10 | 4 | 40.00% | 7 | 0.70 |
云南省 | 15 | 7 | 46.67% | 7 | 0.47 |
贵州省 | 17 | 5 | 29.41% | 6 | 0.35 |
上海市 | 0 | 0 | - | 10 | - |
内蒙古自治区 | 0 | 0 | - | 2 | - |
北京市 | 0 | 0 | - | 8 | - |
安徽省 | 1 | 0 | - | 0 |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0 | 0 | - | 1 | - |
江苏省 | 0 | 0 | - | 54 | - |
江西省 | 0 | 0 | - | 3 | - |
浙江省 | 0 | 0 | - | 108 | - |
陕西省 | 0 | 0 | - | 1 | - |
总计 | 1948 | 1422 | 73.00% | 1948 | - |
毕业生在省内就业城市主要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012人,占比72.44%)、“长沙市”(269人,占比19.26%)、“张家界市”(31人,占比2.22%)。
图2-6 毕业生省内就业城市
从省内城市就业人数与生源人数的比值来看,长沙市、湘潭市、岳阳市就业人数多于生源人数。
表2-3 毕业生省内城市就业人数与生源人数对比
城市 | 生源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人数/生源人数 |
长沙市 | 7 | 269 | 38.43 |
湘潭市 | 1 | 7 | 7.0 |
岳阳市 | 1 | 4 | 4.0 |
株洲市 | 3 | 3 | 1.0 |
郴州市 | 13 | 11 | 0.85 |
益阳市 | 11 | 8 | 0.73 |
衡阳市 | 16 | 8 | 0.5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2019 | 1012 | 0.5 |
常德市 | 24 | 9 | 0.38 |
张家界市 | 100 | 31 | 0.31 |
怀化市 | 75 | 21 | 0.28 |
邵阳市 | 54 | 10 | 0.19 |
永州市 | 21 | 3 | 0.14 |
娄底市 | 12 | 1 | 0.08 |
总计 | 2357 | 1397 | / |
毕业生省内就业行业主要为“农、林、牧、渔业”(340人,占比24.34%)、“教育”(255人,占比18.2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1人,10.81%)。
图2-7 毕业生省内就业行业
为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和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有效引导毕业生服务于国家重点战略地区,参加国家就业项目。其中,毕业生在长江经济带就业1611人,占已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的82.70 %,一带一路经济带就业458人(占比23.51%),长江三角洲区域就业72人(占比8.83%),京津冀区域就业8人(占比0.41%),粤港澳大湾区就业262人(占比13.45%),黄河流域就业12人(占比0.62%)。
图2-8 毕业生国家重点战略地区就业情况
毕业生在西部地区就业61人,占已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的3.13%,毕业生积极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贡献力量。
图2-9 毕业生西部地区就业情况
从升院系校类别来看,毕业生升院系校类型主要为工科类院校12人(70.59%)、综合类院校5人(29.41%)。
图3-1 毕业生国内升院系校类型
表3-1 毕业生升学院校
升学院校 | 人数 |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 12 |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 2 |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 3 |
总计 | 17 |
毕业生继续深造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为82.69%,其中“非常相关”占比26.92%,“相关”占比46.15%, “比较相关”占比9.62%。
图3-2 毕业生深造与专业相关度
毕业生选择国内升学主要原因为“提升学历层次”(59.62%)。
图3-3 毕业生选择国内升学原因
毕业生自主创业与专业相关度为56.87%,其中“非常相关”占比15.68%,“相关”占比22.55%, “比较相关”占比18.63%。
图3-4 毕业生自主创业与专业相关性
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原因主要为“实现个人理想及价值”(51.96%),其次为“有好的创业项目”(19.61%)和“未找到合适的工作”(12.75%)。
图3-5 毕业生自主创业原因
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主要类型为“其他”( 49.02%),其次为“创立公司(含个体工商户)”(26.73%)和“电子商务创业,利用互联网平台从事经营活动,如开设网店等”(17.82%)。
图3-6 毕业生自主创业类型
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主要方式为“与人合伙创业(参与项目团队创业)”(44.12%),其次为“个人创业”(33.33%)、“其他”(11.77%)。
图3-7 毕业生自主创业方式
毕业生自主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为“资金筹备”(62.75%),其次为“社会关系缺乏”(47.06%)、“其他”(24.51%)。
图3-8 毕业生自主创业主要困难(多选题)
毕业生希望学校加强的创业相关服务主要为“创业相关课程”(41.18%),其次为“提供资金与平台”(29.41%)、“创业实训与模拟(如仿真实训、沙盘)”(27.45%)。
图3-9 希望学校加强创业相关服务(多选题)
本部分数据来源于“湖南省普通高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问卷”。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主要从就业满意度、人职适配、薪资福利、就业发展、离职情况五个方面展开。
毕业生对当前就业情况的满意度为83.18%,其中“非常满意”占比5.50% ,“满意”占比21.90%,“比较满意”占比55.78%。
图5-1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工作的相关度为51.31%,其中 “非常相关”占比10.90%,“相关”占比23.00%,“比较相关”占比17.41%。
图5-2 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
毕业生选择从事与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主要为“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3.40%),其次为“专业工作岗位招聘少”(14.10%)和“对本专业工作无兴趣”(13.66%)。
图5-3 毕业生从事与专业不相关工作原因
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期望的匹配度为83.58%,其中 “非常匹配”占比9.84%,“匹配”占比31.49%,“比较匹配”占比42.25%。
图5-4 毕业生职业期待匹配度
毕业生平均月薪为3940元,月薪区间主要集中在“3000元及以下”(占比34.82%),其次为“3001-4000元”(占比33.33%)。
图5-5 毕业生薪资分布
毕业生对目前薪资的满意度为68.15%,其中“非常满意”占比1.77%,“满意”占比17.90%,“比较满意”占比48.48%。
图5-6 毕业生薪资满意度
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提供的社会保障度为72.73%,其中“提供五险一金外,还提供其他保障和补贴”占比9.70%,“提供五险一金”占比48.51%,“提供基本保障-五险”占比14.52%。
图5-7 毕业生社会保障情况
毕业生对企业的综合满意度为3.61分。
图5-8 毕业生对企业的综合评价
毕业生工作后的离职率为30.45%。变动情况主要为“工作单位和岗位无变动”,占比42.14%。
图5-9 毕业生离职情况
毕业生离职的主要原因为“发展空间不大”(23.26%),其次为“薪资福利差”(20.93%)和“其他”(16.05%)。
图5-10 毕业生离职原因
本部分数据来源于“湖南省普通高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问卷”。 毕业生求职行为分析主要从已就业毕业生求职行为和未就业毕业生求职行为两个方面展开。
毕业生离职的主要原因为“薪酬水平”(64.77%),其次为“工作稳定度”(56.48%)和“发展空间”(46.11%)。
图6-1 毕业生求职关注因素(多选题)
毕业生获得当前工作的途径主要为“校园招聘会/双选会”(19.18%),其次为“各类招聘网站”(18.97%)和“家庭亲友推荐”(12.24%)。
图6-2 毕业生获得当前工作途径
毕业生平均求职时长为2.9个月,花费金额882元,获得offer2.31个。
图6-3 毕业生求职过程
截止于2021年8月31日,未就业毕业生401人,未就业率15.78%。
毕业生未就业原因主要为“求职中”(71.43%),其次为“拟参加公招考试”(16.93%)和“签约中”(4.23%)。
图6-4 毕业生未就业原因
未就业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期望得到的帮扶主要为“增加职位信息”(63.38%),其次为“求职技巧培训”(61.97%)和“求职补贴”(30.28%)。
图6-5 未就业毕业生期望帮扶(多选题)
未就业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认为求职困难主要在于“适合自己专业和学历的岗位不多”(48.25%)和“缺乏实践经验”(45.45%)。
图6-6 未就业毕业生求职困难(多选题)
本部分数据来源于“湖南省普通高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问卷”和“云就业平台”的“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用人单位调研问卷”,教育教学反馈主要从毕业生评价和用人单位评价进行分析。
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5.58%,其中“非常满意”占比16.54%,“满意”占比39.52%,“比较满意”占比39.52%。
图7-1 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
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为88.53%,其中“非常愿意”占比21.85%,“愿意”占比32.29%,“比较愿意”占比34.39%。
图7-2 毕业生对母校推荐度
毕业生对母校的师资水平满意度为96.18%,其中“非常满意”占比11.14%,“满意”占比46.13%, “比较满意”占比38.91%。
图7-3 毕业生对师资水平满意度
毕业生对母校的课程设置满意度为89.84%,其中“非常满意”占比9.32%,“满意”占比39.84%, “比较满意”占比40.68%。
图7-4 毕业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
毕业生对母校的实践教学满意度为90.59%,其中“非常满意”占比7.69%,“满意”占比30.01%,“比较满意”占比52.89%。
图7-5 毕业生对实践教学满意度
毕业生认为在课程设置方面最需要改进的为“专业课内容的实用性”(49.07%),其次为“实践课程安排次数”(47.81%)和“各学期开设专业课门数”(29.03%)。
图7-6 毕业生对课程设置的建议(多选题)
毕业生对母校就业创业服务总体满意度为91.08%,其中“非常满意”占比34.38%,“满意”占比31.75%,“比较满意”占比24.95%。
图7-7 毕业生对母校就业创业服务满意度
毕业生对母校各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满意度较高的主要是“校园招聘与宣讲”(94.26%),其次是“就业指导课”(91.43%),满意度较低的为“就业创业个体咨询”(87.90%)。
图7-8 各项就业创业服务满意度
毕业生认为母校就创业服务最需要改进的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45.43%),其次为“面试指导与训练”(34.48%)和“职业选择咨询/辅导”(34.34%)。
图7-9 毕业生对就创业服务的建议
用人单位评价主要从单位基本情况、招聘需求情况、对毕业生评价、对学校评价进行分析。
用人单位的规模主要为“51-150人”(27.27%),其次为“50人以下”(19.62%)。
图7-10 用人单位规模
用人单位的性质主要为“民(私)营企业”(55.02%),其次为“党政机关(包括部队单位)”(10.05%)和“外(合)资企业”(9.09%)。
图7-11 用人单位性质
用人单位的行业主要为“制造业”(25.36%),其次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3.40%)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48%)。
图7-12 用人单位行业
用人单位的地域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内(长沙市除外)”(25.36%),其次为“长沙市内”(20.10%)和“珠三角区域”(19.14%)。
图7-13 用人单位地域
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主要渠道为“校园招聘会/双选会”(40.67%),其次为“通过招聘网站和媒体发布招聘信息”(17.70%)和“定向(订单)培养”(11.96%)。
图7-14 用人单位招聘途径(多选题)
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最关注的因素为“综合素质”(77.51%),其次为“人品素质、忠诚度、责任心”(75.12%)和“社会适应能力”(60.29%)。
图7-15 用人单位招聘关注因素(多选题)
用人单位在聘用毕业生时,给出的薪资范围主要集中在3001-7000元,其中占比最高的薪资区间为“5001-7000元”(25.96%)。
图7-16 用人单位招聘薪资范围
用人单位对专业对口的关注度为83.25%,其中“非常关注”占比12.92%,“关注”占比39.23%,“比较关注”占比31.10%。大多数用人单位对专业对口的要求较高。
图7-17 用人单位专业对口关注度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99.42%,其中“非常满意”占比28.07%,“满意”占比59.07%,“比较满意”占比12.28%。
图7-18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分为五个维度并将其等级量化:“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比较满意”=3分,“不太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的总体评价较高,其中相对较高的方面主要为“发展潜力”(4.38分)、“工作态度”(4.38分)、“专业水平”(4.32分)。
图7-19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
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能在6个月以内能够适应岗位工作的占比为92.83%,其中“3个月以内”占比72.73%,“3-6个月”占比20.10%。
图7-20 毕业生适应岗位时间
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离职率几乎没有占比10.05%,离职率比较少占比40.67%。
图7-21 毕业生离职情况_2
分析毕业生的离职类型,“主动离职”占比72.25%。
图7-22 毕业生离职类型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创业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9.04%,其中“非常满意”占比43.54%,“满意”占比47.37%,“比较满意”占比8.13%。
图7-23 用人单位对就业创业服务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的评价相对较高的方面主要为“就业网站建设及信息服务”(55.98%)、“组织毕业生参加招聘”(40.67%)、“招聘场地安排对接”(40.67%)。
图7-24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评价(多选题)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创业服务的改进建议主要为“增加校园招聘会场次”(25.84%),其次为“及时更新发布招聘信息”(16.75%)、“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13.88%)。
图7-25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改进建议(多选题)
2019-2021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变化趋势显示。相较于2020届,2021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提高了3.3个百分点。
图8-1 2019-2021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变化趋势
2019-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变化趋势显示。近三年以来,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专业相关的和离职率均呈下降趋势,职业期待吻合度呈上升趋势。
图8-2 2019-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变化趋势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2021年国家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思想意识,整合有效资源,完善工作体系,构建长效机制,有效提高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毕业生规模稳定,湖南省生源最多,专业设置突出办学特色。2021届毕业生总人数2541人。分性别来看,男生1454人,女生1087人,全体毕业生男女比例为1.34:1。毕业生来自于15个民族,土家族生源人数最多,共有1056人(占比41.56%),非土家族生源人数1485人(占比58.44%)。毕业生生源地覆盖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湖南省生源人数最多,共有2357人(占比92.76%),非湖南省生源人数184人(占比7.24%)。非湖南省生源人数位列前三的地区分别为:西藏自治区(95人,占比3.74%)、贵州省(25人,占比0.98%)、云南省(24人,占比0.94%)。学院办学特色鲜明,设有8个教学系,开设有34个专业,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交通工程、建筑工程、财经商贸、信息网络5个专业群和民族工艺与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智能制造3个特色专业群的专业布局。2021届毕业生人数排名前三的院系分别为机电工程系(444人,占比17.47%)、经济贸易系(395人,占比15.55%)、交通工程系(382人,占比15.03%)。毕业生人数排名前三的专业分别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34人,占比13.14%)、应用英语(291人,占比11.45%)、会计(228人,占比8.97%)。
疫情反复影响下,毕业生就业指标稳定,就业质量较高。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2140人,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为84.22%。相较于2020届,2021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提高了3.3个百分点。毕业去向落实率排名前三的院系为:应用外语系(已落实329人,落实率96.20%)、经济贸易系(已落实358人,落实率90.63%)、机电工程系(已落实395人,落实率88.96%)。毕业去向落实率排名前三的专业为:模具设计与制造(已落实42人,落实率100.00%)、工艺美术品设计(已落实42人,落实率100.00%)、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已落实51人,落实率100.00%)。毕业生的就业落实情况较好,基本实现了充分就业。2021届毕业生整体升学17人,升学率为0.67%,毕业生继续深造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为82.69%,说明毕业生对母校专业的认可度较高,选择继续深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立校特色鲜明,着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农、林、牧、渔业”行业为毕业生首选。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优化学院专业布局,深化学院育人机制,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奋力创建地方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为“农、林、牧、渔业”(342人,占比17.56%)、“教育”(312人,占比16.02%)、“制造业”(289人,占比14.84%)。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性质为“其他企业”(1316人,占比67.56%)、“地方基层项目”(284人,占比14.58%)、“其他教学单位”(224人,占比11.50%)。毕业生就业职位主要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27人,占比21.92%)、“其他人员”(363人,占比18.63%)、“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327人,占比16.79%)。
超七成毕业生趋向于留在湖南就业,鼓励投身战略地区,建功立业于西部地区。毕业生就业地区覆盖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湖南省就业人数最多,共有1397人(占比71.71%),非湖南省就业人数551人(占比28.27%)。非湖南省就业人数位列前三的地区分别“广东省”(264人,占比13.55%)、“浙江省”(108人,占比5.54%)、“江苏省”(54人,占比2.77%)。毕业生在省内就业城市主要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012人,占比72.44%)、“长沙市”(269人,占比19.26%)、“张家界市”(31人,占比2.22%)。学院持续推进就业引导工作,紧密围绕国家战略,积极服务实体经济,主动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西部大开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通过精准施策、精准着力、精准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地区建功立业。其中,毕业生在长江经济带就业1611人,占已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的82.7%,一带一路经济带就业458人(占比23.51%),长江三角洲区域就业172人(占比8.83%),京津冀区域就业8人(占比0.41%),粤港澳大湾区就业262人(占比13.45%),黄河流域就业12人(占比0.62%)。学院依托专业特色和行业领域优势,夯实基层就业工作基础,毕业生积极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贡献力量。毕业生在西部地区就业61人,占已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的3.13%,毕业生积极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贡献力量
学校教育教学及就业服务广受好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彼此及学校满意度高。2021届毕业生对当前就业情况的满意度为83.18%,超八成毕业生对就业现状表示满意。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期望的匹配度为83.58%,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工作的相关度为51.31%。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5.58%,对母校的推荐度为88.53%,对母校的师资水平满意度为96.18%,对母校的课程设置满意度为89.84%,对母校的实践教学满意度为90.59%。调研样本中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整体工作能力持普遍肯定态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99.4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的总体评价较高,其中相对较高的方面主要为“发展潜力”(4.38分)、“工作态度”(4.38分)、“专业水平”(4.32分)。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创业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9.04%,结果显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彼此及学校各项满意度指标整体良好,反映出学校职业教育效果显著、育人有道,产生了一定积极的影响。
2021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达909万,再创历史新高。政府在制定今年的宏观政策时,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继续推动“六稳”,实现“六保”,还是把就业放在之首。为了进一步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院应配合相应政策,充分了解和听取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评价和建议,结合实践方案去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精进学校就业创业服务,努力做好毕业生人才成长的摇篮和走向社会的桥梁。
毕业生认为在课程设置方面最需要改进的为“专业课内容的实用性”(49.07%),其次为“实践课程安排次数”(47.81%)和“各学期开设专业课门数”(29.03%)。整体来看,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希望学校能够强化课程和实践的实用性、更改内容与时俱进。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0年未来就业报告》显示,新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将持续加速,不会原地等待劳动者做好准备,尤其在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领域。94%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员工迫切需要更新技能。显然,就业市场能力需求结构的变化需要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能力供给结构方面进行相应地调整。为充分实现与时代的无缝接轨,学校教学内容应及时进行更新调整,提升实用性。引入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新式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技术设计与程序设计等能力,让新技术在电力和能源这些传统领域得到充分融合应用,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从而帮助毕业生更好、更快适应未来就业市场智能化、自动化、数据化转变,提高其就业能力。此外,学校可在学分转换、课程设置、学业时长上做出适当调整,为大学生实习就业创业提供更便捷的条件。
通过调研发现,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期望得到的帮扶主要为“增加职位信息”(63.38%),其次为“求职技巧培训”(61.97%)和“求职补贴”(30.28%)。未就业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认为求职困难主要在于“适合自己专业和学历的岗位不多”(48.25%)和“缺乏实践经验”(45.45%)。用人单位对专业对口的关注度为83.25%,招聘毕业生最关注的因素为“综合素质”(77.51%),其次为“人品素质、忠诚度、责任心”(75.12%)和“社会适应能力”(60.29%)。
学校应立足于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加强对毕业生的精准培养,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此外,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部分同学出现了自卑、不平衡、自负等一系列的就业心理问题,所以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辅导,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提高学生抗压能力,唤醒学生的职场意识。学院可以加强就业精准指导,加强就业帮扶。充分融合就业指导课程资源,全覆盖、多形式地做好学生生涯指导、模拟面试等就业指导与竞赛,根据不同就业目标分类推进就业服务;定时定期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为难就业群体制定个性化的指导。同时可实施就业帮扶方案,实时跟踪反馈就业动向。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创业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9.04%,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创业服务的改进建议主要为“增加校园招聘会场次”(25.84%),其次为“及时更新发布招聘信息”(16.75%)、“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13.88%)。学院不断优化探索适应本院的校企合作模式,以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合作的范围更加广泛,合作的层次更加深化,致力于实现学院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双赢”。学院可以整合校内外师资,挖掘校企合作的专家、基层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参观,研习活动,不断更新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和判断。
学院要继续优化学生、学院、用人单位“三位一体”就业服务网络,进一步优化校园招聘服务,注重就业“精细化”管理,形成学院全体人员广泛参与,分类就业服务全程陪伴,就业信息全方位覆盖的“网格化”就业格局;学院要推动搭建跨区域、跨行业、跨类别的招聘信息服务平台,鼓励举办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的中小型校园招聘活动,更多采用网上初选、线下面试的便捷校园招聘模式。
学校可以进一步加强推进信息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电子设备提升就业服务效率,助力企业和毕业生双向对接。后疫情时代,面对疫情反复等不确定形势,充分发挥“云就业”作用,帮助学生实现线上找工作、线上能工作,切实解决学生就业难题。随着就业市场的数字化转型,更多线上新工作应运而生,工作开始打破时空局限。为此,学校应继续完善线上就业服务平台,继续推进公众号等线上平台的优化,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让毕业生接收到最新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转变职业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自我、实现就业,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效能,提升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进度。